关于密洛陀
神话的源流,除近人刘锡蕃著《岭表纪蛮》“桂省西北之苗瑶于
盘古大帝之外,兼祀伏羲兄妹及迷霞(女性)、迷物(女性)、含留(性未详)诸神”,提到的迷霞、迷物似略相近外,不见其他
史籍记载。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根据汉文
史籍从无苗瑶民族有崇祀密洛陀记载这一事实,而壮族有布洛陀崇拜,怀疑布努瑶密洛陀崇拜是布努瑶迁入
广西后,受壮族文化影响而创立的一位远祖神。据认为,密洛陀和布洛陀均系用壮语记的名,“密”,壮语意为“母亲”;“洛”,壮语意为“知道”;“陀”,壮语意为“知识”,故“密洛陀”意即通晓知识、无所不能的母亲,亦即万能的始祖母。“布洛陀”:“布”,壮语意为“父亲”(也有人译为“人”),“洛陀”意同上,故其意为通晓知识的父亲,亦即万能的始
祖父。其次,这两个
神话的主题相同,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
神话人物一为女性,一为
男性。第三,流传地区相近,部分地区交叉重叠。密洛陀
神话在其他
瑶族、苗族地区不见流传,只有红水河、右江地区的布努瑶有此
神话流传;无独有偶,布洛陀
神话在其他壮族地区少有流传,只有右江河谷、红水河一带壮族地区盛传。一些学者根据上述现象提出的见解颇有值得深思之处。以人类学的观点来看,相邻民族在交流中互相采借对方的文化因子,建构自己的文化,包括
祖先的
神话传说,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在中外历史上不乏其例。但采借不是全盘照搬,而必有加工、改造,使之满足象征与解释功能上的需要,这可能是两个
神话人物性别不同以及具体情节和内容出现差异、打上民族印记的原因。民族印记的深层,是民族固有的历史传闻。本书作者认为,密洛陀
神话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史影,虽然
近现代这一
神话改用壮语称呼这一伟大
女神,但或许我们把它看作布努瑶原来就有一位
远古女祖会更确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