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式以贵州省雷山县大塘乡为该式
标本点。该式服饰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大塘、桃江,丹寨县孔庆、排调等乡镇。穿着该式服装的妇女头挽云髻,髻后插银梳,髻右插银钗,佩耳环。盛装头饰戴银簪,插银凤银花。上装为
宽袖对襟敞领
织锦衣,
衣领后倾露背颈。
织锦为该式主要工艺特色。穿盛装时
衣背钉缀银片。腰系
织锦花带。下装内穿
紧身小脚裤,外穿超
短裙,前后系
围巾,巾长盖膝,巾缘
挑花。盛装则不穿
紧身裤,改为
织花或
挑花绑腿,外穿多条
短裙,前围
织锦围巾,后系
绣花或
织锦飘带。脚穿
绣花布鞋。盛装银饰还有麻花项圈、银压领、
手镯等。该式服装尚存古式,古式
上衣除胸襟大块
织锦装饰外,
衣背有多层贴花和
蜡染花,领饰翻垂为饰,
衣身布料用牛血等浆染成光亮色,年久龟裂,十分
古朴。对于大塘式的超
短裙还有许多的故事,其一是这样的:耶秀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客耶,幼子叫腊耶,说好要接务弄姑娘来给幼子腊耶做媳妇。父母叫哥哥客耶去接,但客耶见到务弄很美,两人就游方逃跑了,怕被人认出来,务弄姑娘就穿起了
长裙。腊耶左等右等等不来
新娘,就自己去女家找,才知道务弄跟客耶走了,腊耶只好同务弄的妹妹务杜成了婚。从此以后,客耶、务弄成了穿
长裙的
祖先,腊耶、务杜的后代则保持着
短裙的传统。当然,也是人们的审美心理和追求的印证。其中,人类的繁衍生息也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