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从事
编织壮锦的艺人越来越少。一些掌握
壮锦技术的
织锦人放弃
壮锦行业去从事它业,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
织锦收入太低,无法与其他行业或者外出打工相比。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经济学家沃顿认为,经济
人类学家所使用的“生计”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量的实物与蔽所;二是获得这一最低限度的手段。对于
织锦艺人来说,
壮锦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计”。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人们对于“生计”需求仅仅停留在温饱,所以
织锦的低收入弊端并没有显现出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已经摆脱了低层次的温饱需求,开始追求富裕的
小康生活,那么
壮锦的低收入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织锦的手工是很耗费时间的,有时候一天也织不了多少厘米,产量上不去,势必影响收入。那么,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
壮锦工艺传承人的经济收入,保障她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是保护传承人的重要条件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