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井字纹锦被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两幅
壮锦为清乾隆年间贡奉,原用于热河避暑山庄。井字纹锦被以褐
黄色棉纱织
平纹地,
显花用彩
色丝绒织成井字纹,井字纹外有
菱形边框。百花锦道条的主纹是卍字、
菊花,外有
菱形边框,用彩色
丝线织成。
平纹地用
黄色棉纱。两幅
壮锦的
丝线都未加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壮族民间征集的清代
壮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民间还在制织、使用的
壮锦与清代的
壮锦比较,没有什么差别。称为
壮锦的
织物实际上在壮族民间可分为两种,一种叫作“na33Lai21”,意思是花被面,为
黑白两种素色
棉线织成,白色棉呈
平纹地,黑色棉起花。另一种叫作“ma:n55”,专指多彩的
提花织物,起花的
纬线多用彩
色丝或彩色
棉线。用彩色
丝线织成的
壮锦较为贵重。各地的
壮锦很相似,都是以
棉纱为地,以彩色
纬线显花。丝比较少,就显得很珍贵,而
棉纱是传统产品。
色丝没有经过加拈,可能是要与较粗的
棉纱配用的缘故,因而显得粗重,“远观颇工绚丽,近视则粗粝。”这显示了历史上
壮锦丝织业特殊的一面,就是与棉织业的混同。从中可看出
壮锦的发展经历了緂(素色
提花棉织品)和
斑布(彩色
提花织品)到
壮锦(彩色
提花棉丝混织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