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时期内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
侗族人保留了很多古老的
织绣工具和工艺,它们的形制虽古老,却因人们无穷的创造力而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社会活化石”。目前,关于原始
织机资料的报道还比较罕见,因原始
织机均以木、竹、麻等有机物质组成,不易保存,有些
织机零件如
打纬刀等虽然也应用骨料和石料制作,但因对原始
织机的形制缺乏足够的了解而难以识别判断。针对这个问题,民族
文物专家宋兆麟先生提出借助于民族学的活态资料,分析、掌握原始
织机的特征以及机杼演变过程的观点,并强调了民族学资料对于恢复和研究我国
织机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