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南诏王室发祥地的民族分布情况来看。南诏蒙氏发祥于蒙舍川,即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
回族自治县。巍山旧称蒙化。
解放后的民族调查表明,彝族是巍山及周边地带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当地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解放前被称为“土家”。50年代,民族工作者对这部分“土家”进行民族识别,确认是彝族的一个支系。1955年,巍山及其周边地区共有“土家”人口22万多,分布于巍山、南涧、景东、凤庆、漾濞、双江、
祥云、永平、永胜、昌宁、凤仪、宾川、弥渡、邓川、云县、新平、耿马、下关、镇沅等18个县市,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巍山的南部和景东的北部相连接的山区。这片地区,正是南诏王室蒙氏发祥地。“土家”亦有被称为“蒙化”者。该族自称“腊罗巴”、“腊鲁泼”、“腊鲁巴”、“利巴”、“罗罗泼”。景东、云县、镇沅、新平的“蒙化”自称“密撒巴”。在“土家”语中,“巴”、“泼”皆含“人”之意。“密撒”系
地名,指蒙化。“密撒巴”的原意是指“蒙化城里的人”或“蒙化坝子居住的人”,在巍山境外,则指“从蒙化来的人”。马
长寿指出:“彝语称蒙化坝为‘迷撒’,
当即‘蒙舍’的对音。”这一看法十分重要。唐代的“蒙舍”之称,至今仍保留在巍山彝语中,这有力地证明巍山被称为“土家”的彝族,是蒙舍川的古老土著居民。
今日“密撒巴”已成为居住在巍山坝子所有居民的泛称,在
古时,却是“土家”
祖先的专称。明代《
景泰云南图经志》卷五《蒙化府》载:“境内有摩察者,乃黑爨之别种也。传云,昔从蒙化细奴逻来徙居此。”顾祖舆在《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一八《蒙化府》条亦云:“近郡有摩擦夷,黑爨之别种也。”这里的“摩擦”,无疑是“蒙舍”之对音异写,亦即“迷撒”。这些称谓,可以清楚地看出
今日巍山被称为“土家”,自称“腊罗巴”的彝族源于南诏蒙舍蛮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