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访谈进行之前,杜千送又在俊城行货架上翻出另一种年代久远的油印立刀门神。据他所述,开业最初几年卖的都是
木版填丹门神,而后便以油印门神为主,但过不了几年,则几乎全数为平版机印门神所取代。他库存的这种油印门神,
纸张摸起来没有凹凸,所以不会是木刻
凸版。若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油墨印刷的状态,很明显是以红、黄、蓝、黑四色的线条或色块叠印,其中丝毫没有“网点”,故也绝非当今最普遍的感光平版印刷;况且门神的黑版部分墨色
浓淡不一,既然没有网点,自然无法以网点疏密造成
浓淡效果,会形成这种状况,大概只有版面本身不平整,印刷压力不均,或者滚墨不匀几种可能性。至于
民国时期流行过的石印与胶印年画,制版原理上都属于手工平版的范畴,它们是民间艺术
西洋化的阶段性产物,着重写实的
素描感与柔和的
光影调子,但俊城行的油印门神却是纯平面的
凸版套印效果,所以也不像是
典型的石印或胶印年画作品。关于这批油印门神的版印技术,着实困扰我许久。而后我将原作带给
台湾一位印刷业的老
前辈看,他判断有可能是早已消失许久的“蜡纸图版印刷”。姑且不论
前辈的推测是否正确,但从视觉语言上来说,此种油印门神的确是在仿效木刻版的特色,若说它是
香港实用
木版年画消失之际的最后一道光彩,似乎也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