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画店开始以神像画为主要产品,后随着农民思想的变化和欣赏水平的提高,逐渐
创作出升官、发财、
吉庆之类内容与神像画结合在一起的“状元游街灶王”、“喜报三元灶王”、“发财还家”、“摇钱树”等,以及
表现故事情节的横披
木版年画“二月二”、“包公上任”、“民子山”、“
牛郎织女”等,进一步发展便出现了寄托农民自己多子多福美好愿望的
童子画、美人条,直到
表现农民男耕女织实际劳动的“男十忙”、“女十忙”等等。他们还利用这种艺术形式
创作出了装扮窗子的窗旁、窗顶、月光,装扮影壁的福字灯等,将整个农民家庭里里外外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地全部装饰起来。这确实是了不起的艺术成就。直到解放前夕,公茂老店自存画版100余套,不仅各类
木版年画俱全,还保存了本店
创作的“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
麒麟送子”、“喜报三元”、“狮童进门”五对金
童子,
乾隆时代的24幅连环画《
白蛇传》、《博古四条屏》等珍贵原版,为考察研究杨家埠
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提供了实物资料。《刘海戏金蟾》为早期的先套印,再上挣子粉脸、做头、
敷彩加工才能投放市场的细货类,较为珍贵,经原版
印制加工后被郑振铎
编著的《
中国古代
木版画》选为唯一插页。绘刻于
乾隆时代的《
白蛇传》是形象生动、
刻绘精细的24幅条屏式连环画,并每幅配有
诗句,为完美的成熟之作,比我国20世纪初在
上海兴起连环画早两个世纪,比世界公认的
美国1895年《纽约世界报》发表一组人物众多的图画标志真正连环画的诞生早100多年。公茂画店的第四代传人杨子陵(1729—1816)因年画生意兴隆,按例向清朝廷捐纳钱粮,被授予登士郎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