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及其先民居住的岭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土地湿润,植被繁茂,各种富含
纤维、可用来捻线织网和
纺纱织布的
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很早以前,
先民们就懂得利用
苎麻、
木棉、
芭蕉等
植物的
纤维来捻
纺纱线,结网织布。据考古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先民们已能纺织出经纬线极细的麻布。到了汉代,
先民们除了利用野生
植物纤维来
纺纱织布以外,还人工种植
苎麻和养蚕以织布,出现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和结构合理的纺织机,纺织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侗锦就是在前期发达的
纺织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
侗锦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以至汉代。《
后汉书•南蛮传》云:南蛮“好
五色衣服”。这里的“南蛮”,是对我国南方民族的泛称,其中包括了壮侗语族先民。至南朝或唐代“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这里的“僚人”,主要是指以壮侗语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少数民族。从诸多的文献记载可以看出,两汉至唐宋时期,
侗族先民的纺织技术和
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织品和服饰的
色彩搭配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所有这些,为后来
侗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