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百越族是一个崇拜鸟的民族,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的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中,便发现多种属于古百越人的鸟形
雕塑和图案。因此在百越后裔的
侗族自古就有“敬鸟如神、爱鸟如命”的传统。据《博物志•异鸟》载:“越地深山有鸟如鸠,名曰冶鸟……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吴越备史》卷一载:“有罗平鸟,主越人祸福,敬则福,慢则祸,于是民间悉图其形而祷之。”《
越绝书》载:“大越滨之民,独以鸟田。”在《百越源流史》中也提及:“在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叫越人的族团,他们吸收和继承了炎黄的
龙蛇图腾与两昊的
凤鸟图腾。”这些记载都说明了
侗族的
祖先对
鸟类的崇拜,因此传承中的
侗族人民也将其崇拜视为神命,在生活中养鸟、斗鸟;在服饰上缀饰白
羽毛,据《
侗族服饰艺术探秘》中记载:“自古以来百越人就以
鸟羽为饰,
侗族的芦笙衣均为
白色羽毛为饰,头插
白色羽毛,身穿
百鸟衣裙。”
侗族人民始终坚信鸟能带来幸福与平安,更将之织于
锦缎,穿在身上,对其祈祷,求其庇护,将崇鸟文化的遗风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