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民不仅仅画出他所见的对生命一样的形状的感受,且绣出他内心感受所了解的东西。
侗族刺绣通过对自然界动植物形象的抽象和夸张变形,使如
水波纹、
回纹、羽状纹、鱼骨纹、三角纹等诸线条的应用
表现出运动本身的自动
表现一种跃然纸上不带模仿目的的欢快之情。
刺绣布面上利用安排得当的线条产生一种节奏,线条在物象的边缘处显得紧张而敏感。它飞快地本能地但是不是连续不断地流动飞转着,恰到好处时便戛然而止,随后又再次转入图案的主体,暗示出由许多线条汇聚而成的平面来使图案既富于变化又和谐统一。如将一部分龙、凤、白鹤塑成
蔓草勾藤形,夸张其腾飞之势,并将各种
动物形状加以夸张为轻灵修长姿态。
刺绣中对线条的熟练运用给人以强大的生命节奏感、律动感。所以节奏和节奏感源于自然现象,又不局限于自然现象,而是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呈现出来。
侗族人民依山傍水而居,苍翠群山、蓝天白云的环境,使他们偏爱青、蓝颜色,形成崇尚青
蓝色的习俗。
侗族人民所穿的青、蓝服装保持了大自然最常见的原色,使人与自然二者关系在
色彩的抽象中和谐一致。
侗锦的
色彩,通常以
蓝色和
黑色作底,配绣于粉红色为主的
太阳、花、鸟等。这种
刺绣色彩搭配
风格,充分地体现了青山秀水、风雨桥、鼓楼等自然环境对
侗族人民审美观念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