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全国门神产地,以
神荼和
郁垒、鞭锏将军(秦叔宝、尉迟恭)等题材为武门神的为多,以持刀将军为门神的年画产地少,并且在当地也不是主流门神样式。唯
佛山年画,不仅生产、使用持刀将军门神
图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末
民国以后,几乎一神独大,用于张贴临街大门的武门神,百分之九十以上使用持刀将军这一个
图式的门神。使持刀将军门神非常具有
佛山年画的代表性,特别是填丹的
朱红底持刀将军更成为
佛山门神画的标志。
佛山持刀将军门神画虽然在细微处有各自的特征,但总体来讲,共性明显,人物以舞台
戏剧形象呈现,这应该与粤剧的传播普及有关。粤剧,又称“
广东大戏”,
广东传统
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
岭南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
广东、
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
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34
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最早的粤剧行会组织“琼花会馆”就设在
佛山镇大基尾。粤剧在
佛山民众中有很强的认同感,在娱乐项目不多的清代,许多
佛山市民特別是
手工业者,都是粤剧戏迷,他们痴迷于粤剧的情形在不少
史料中都有记载。因此,
佛山众多传统
手工业受到粤剧的影响,
今日所见当时的
佛山著名传统工艺“二雕两塑”作品,无不融入大量粤剧故事和舞台人物形象。
佛山木版年画也不例外,持刀将军门神以粤剧舞台形象出现。这些门神
图式有几个显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