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瑶族语言简志》同时作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组成部分《
瑶族简史》,亦于1983年5月公开出版。这是在1959年编写的《
瑶族简史简志合编》的基础上经增补修改而成,是经多人先后参加编写的集体研究成果,《
瑶族简史》共分六章,并附录大事记,近九万字,内容包括:
瑶族名称和源流、宋元以前的
瑶族社会、明清时期的
瑶族社会、
鸦片战争至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
瑶族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生活习俗与
宗教信仰。关於
瑶族族源,本书列举四种不同意见:源于“山越”说、“长沙武陵蛮”说、“五溪蛮”说和
瑶族“多元来源”说。并认为
瑶族源于古代、分布在
湘江、资水、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的“长沙武陵蛮”、“五溪蛮”较为符合实际。在历史方面,《简史》对
瑶族原始社会的概貌,
瑶族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地区性不平衡,宋代以后从北向南迁徙,各地先后绕过奴隶制阶段进入封建社会,历代封建王朝对
瑶族的统治和征剿,几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尤其是明代),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瑶族人民的革命斗争等,都作了简要的叙述。在科学文化艺术以及生活习俗、
宗教信仰方面,本书对诸如
瑶族在
狩猎、造林、医药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绚丽多彩的服饰、腊染和
刺绣,《盘王歌》、《密洛陀》和长鼓舞、铜鼓舞,
氏族图腾的崇拜,
道教与原始
宗教融为一体等都扼要作了介绍。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
瑶族来说,《简史》的内容尚嫌单薄,有待再版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