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望江挑花以单色
挑绣为主,
色彩配色极为素淡,最常见的是白底青、黑花或青、黑底与白花的搭配,
挑绣完成后的画面犹如虚实相生的水墨
文人画,俗中见雅,平淡而素净。这种纯净素雅的
色彩一反民间美术
创作常见的大红大绿、
色彩强烈的对比效果,显得更加沉稳、低调和自然。究其原因固然有工艺材料的制约因素,因为传统的民间望江挑花几乎都是用农家自纺、自织和自染的布匹与
棉线制作完成,青、黑两色易染、易得。但望江挑花的这种
色彩效果更是折射出当地民间信奉的
儒学信仰和等级观念。
中国古代
儒学讲究以服饰分尊卑,不同地位等级的人所佩戴、穿着的
冠巾与服饰在
色彩上都有严格的区别,如:秦代平民多用黑色巾,称为“
黔首”;汉代
奴仆多用深
青色巾,称为“苍头”185,青、黑
色彩具有
典型的平民化特质,生长于民间的望江挑花青白、青黑
色彩的搭配应用正是体现了当地对儒家文化等级观的尊崇。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望江挑花的
色彩也越来越丰富,逐渐出现女儿红、女儿绿等
色彩的点缀,显得灵动秀美,但其总体
色彩特征依然保持着纯净雅致、清新自然的审美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