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时期,列国林立,仅
山东境内就有大大小小数十个邦国。在这些邦国中,邾国是仅次于齐、鲁的中等诸侯国,大约与莒国相当。可是,邾国与莒国又有不同,两国虽然都与
鲁国接壤,但邾与鲁之间国都更近,联系更多。在文献记载中,邾国又称为邾娄、部、驺等。邾为曹姓,其地为当今
山东邹城一带。春秋时期,邾国控制的地区大致包括今邹城全境,以及今济宁、金乡、滕州、
兖州和费县的部分地区。周代邾国的都城,位于邹城峄山镇的纪王城村周围,俗称“纪王城”。这里曾出现一位善理国事的
国君——郑文公。文公在位期间,邾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城内北墙到峄山之间称作“内罗城”。后人为歌颂邾国当年的兴盛情景,便
织锦纪念,以求
吉祥。此
纹样的全称是“内罗城、外罗城,里面坐了个老朝廷”,以
深蓝格子、
浅蓝格子表示外城墙和内城墙,中间的黄
格子象征着繁荣安详的
皇宫。被称为“里面坐了个老朝廷”的饰纹就是“纪王城”中的“皇台”,
今日去邹城还可以见到“皇台”遗址。它是当地一种传统的
吉祥织锦技艺,是每个姑娘出嫁时必须织的一种
纹样,借以杼发她们对家乡历史上那位善理国事的
国君的怀念之情,表达了百姓向往太平盛世的意愿。此鲁锦
纹样始于明代,并相传至今,寄托着待嫁姑娘追求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的愿望,在
山东的济宁和菏泽地区非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