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地方史志记载,细奴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巍山㟌[山于]筑㟌[山于]城后,不久又筑蒙舍城。蒙舍城遗址就在今巍山县城西北7公里处的古城村,距㟌[山于]城遗址6公里,位于阳瓜江东岸。遗址上尚留一条圆周形的土埂,长200多米,高出地面0.5米,此土埂即是残存下来的蒙舍城城墙。在土埂东面是一片良田,据考,当年的蒙舍城占地约10余亩,四周有城墙,为黄栗色的胶性土壤建筑,土质坚硬,粘性强,不易松散倒塌。故《蒙化府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旧壁依然如故。1955年,当地群众在蒙舍城墙附近修挖水沟时,挖出了不少瓦砾、
碎石和部分铁器。瓦砾多为筒瓦,瓦檐有
卷云纹,和㟌[山于]城遗址上的瓦砾一样。蒙舍城经营的时间,《蒙化志稿》卷一沿革志说:“开元
辛巳二十九年,王自蒙舍川迁居太和城,以蒙为旧部。”胡蔚本《南诏野史》下卷又载:“‘蒙舍城’在蒙化厅城北,
唐玄宗戊子天宝
七年,敕置阳瓜州于此。”说明蒙舍城经营的时间较长,是南诏初期的一处重要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