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成为
文物状态的传统手工艺,它的生存状况又如何呢?以我们考察黔东南地区苗绣的现实情况看:在往昔的苗寨里,传统
刺绣数百年来在自绣自用的环境里传承有序,推进苗绣代代相传的基础是人人都会绣。而今,苗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转型期间青年苗女对苗绣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对于大多数苗家女来说,如果长期躭于绣事无外乎只积累幸福希望,由
刺绣而积淀的幸福希望不能即时兑现为肉身享受,苗女们不如
马上到城里打工解决现实困难。苗女们放弃
刺绣意味着走出山寨来到城里,在城里打工的苗家女追慕都市文明,价值判断随之发生改变,苗绣逐渐失去受人关注的往日丰采,苗家女融身都市
不惜放弃对手工
刺绣的热爱,她们对承传了
千百年的
刺绣技艺不以为然。由此,不必为看似须臾不离的传统手工传统渐渐离去而哀怨,在苗寨,人们放弃苗绣手工这是追求现代生活的代价,以唯物史观论,只有扬弃某些过去的东西社会才有向前发展的动力,纵观历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生存的角度看,向往城市生活,无疑是苗家女积极的人生态度,人人都要生活,能够过上好的、现代的生活这是当今苗家女的人生回应。从文化的角度看,放弃了传统手工苗绣,也就放弃了
千百年来苗家累积的山寨文明,
刺绣一向是苗家女子必备的人生功课,这是苗族的传统观念和信仰。然而,经济转型与世风流转,那些更为年轻的苗家女子无所谓会不会
刺绣,内心极力向往时尚的城市消费生活,她们以旁观者的身分看待母亲一针一线绣出的绚丽苗绣,苗家女以这样的心态面对苗绣手工恐怕难以体验
刺绣过程中民族精神的洗礼和心灵上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