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
释比戏
演唱时,主要
道具
有
猴皮帽
、羊皮鼓、
法印
、
铜铃
、
羚羊角
、法刀、
神杖
、皮胄、
铠甲
、刀、枪等。其中
猴皮帽
是
释比
的象征和标志,也是
释比
佩戴的
圣物
。”不同
道具
各有其用。其中羊皮鼓是最重要的
道具
之一。而
猴皮帽
、
神杖
、
法印
则被视为
圣物
,只有在神圣的
宗教
祭祀
活动中才使用,
平时
都存放于
神龛
之中,视为
神物
加以供奉。
释比戏
对服装穿戴和
道具
的使用很讲究,不同的
剧目
需要搭配不同的服饰装扮。如
释比
扮演神人时需要戴上
猴皮帽
;若表演驱妖
逐魔
时,需要头戴竹帽;在表演
战斗
场景的时候,则要身着
铠甲
、皮胄;若表演一般人物,只需身着
常服
即可。
-《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贾银忠
概述
据汶川县龙溪乡
阿尔村
释比
介绍,他在
敬神
和安家谢神时所戴的猴皮制的三角帽(
羌语
“冉达”),上面有直立的三根
羚羊角
。从右数起,第一根代表天,第二根代表
天王
,第三根代表地,在
羚羊角
上打孔,孔内插数条纸做的
白色
纸穗,代表百事
安康
,纸德要一年一换。更早之前,
帽子
在前额正中部位有面
铜镜
,起到
降妖
除魔
的作用,现在的
猴皮帽
无
铜镜
,以乾隆年间的
铜钱
代替。
铜镜
周边饰以
海贝
,上面打孔,用
针线
相串,缝在
铜镜
周围,呈
椭圆形
朝上将
铜镜
包围。
帽子
后面有长40厘米、宽33厘米的猴皮垂至腰间,在里面自下而上约10厘米处是猴尾巴。如果是进行表演,会在
猴皮帽
的三根
羚羊角
上系上
红绳
,耳朵的靠前部位也用
红绳
系着,在脖子底下打结,起到醒目、固定的作用。
-《羌族服饰文化图志》孟燕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