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汉晋时期被华夏称作“羌”的
黄河
上游
土著
,其本土历史曾被记录在《
后汉书
•西羌传》中。根据此“传说”,
羌人
(
河湟
西羌)的文明开创祖名为“
无弋爰剑
”,一位由秦国脱逃的
戎人
奴隶
。他到此后,由于一些
神迹
而受到
土著
信服,并与一受割鼻刑罚的
土著
女子成婚,从此教导
羌人
种田、
狩猎
。这个“传说”,可能是基于当时某一
河湟
羌人
部落的本土历史,添加些
汉人
的历史想像以与
中原
“
秦人
驱戎”之历史记忆接轨,而成为一种华夏心目中的“化夷传说”。在类似的华夏建构之化夷传说中,一位殷王子“
箕子
”至
朝鲜
而教化了东夷,一位周王子“
太伯
”至吴而教化了荆蛮。《西羌传》又记载,
羌人
是“
三苗
”的
后裔
,也是
姜姓
的一个支族;在
舜帝
驱逐“
四凶
”时,这一族人被远远逐到
黄河
上游地区。这历史叙事说明
黄河
上游
羌人
的由来。
姜姓
的始祖,
炎帝
,则是曾败于
黄帝
之手的古代
帝王
,将边缘
异族
的族源溯及历史或
失败者
,这也是华夏历史书写传统之一。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概述
这篇
诗歌
,表达了一位
汉人
士大夫
边疆
官员对“非我族类”之语言、文化的轻视,及其对汉文化的自负与夸耀,也表达了他希望在此成就如“
箕子
教化
朝鲜
”般的功业。虽然由各方面记载看来,
姜炳章
是一位文章、政事均佳的学者官员,也是一位爱民的好
地方官
,但显然他无法摆脱自身的文化偏见。以汉文化教化
土著
,“愿将花雨洗蛮风”,是他以及历史上许多
边疆
官吏的共同使命。而在不对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关系下,他们对异文化的叙事成为流动与被展示的社会记忆,因而使得许多非汉
土著
逐渐以自身文化为耻。
-《羌在汉藏之间》王明珂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