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年画中的
戏剧故事均取材于故事或
戏剧中的
典型场面和造型。一幅画就代表一段故事或一出戏,大都几人或多人,对场景的总体布局要求很高,布局不到位,则无好画,更显不出好的情节,然后才是各个人的刻划。一般
戏剧故事中的场景要求层次感强,从景物、
山水、云气来衬托出人物,画出层次,加深画面的立体感,把人物从大景物中衬托出来,这是世兴局年画中以写实手法作画的一大特点,正可谓是“一线能分千里路,一笔能聚几代人。”其中《仁义寨大交兵》、《
西游记》等故事画面上有山、下有水、远、近景的处理,
天地景的手染,人物
刻画生动,动感强,饰物的飘扬,战马的奔腾,搭配十分合理被艺术界人士誉为
凤翔年画中
戏剧故事画的代表作。在过去的西北
民间,因这些年画从
春节贴在门、墙之上,从
时日上短则几个月,长则近一年。人们坐在
炕头上哄孩子时,大人们就指着这些年画给孩子讲画中的人物、
典故。所以年画从一开始
创作就是考虑到他的趣味性,让孩子们
天天都能看到年画,使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经常有爱看、耐看,有看头、有讲头的年画,让孩子们对年画的内容和本身都很感兴趣,这才是最好的
戏剧故事画。过去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都是基于这些看画讲故事的言传身教之中,相信很多人从小就是看着听着这些年画中的故事和看着皮影戏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