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承康熙雍正之治而成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工商发达,城市繁荣。所以
乾隆在位
六十年,曾五次南巡。从
内廷供奉徐扬绘制的《
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和李斗撰写的《
扬州画舫录》中,可以看到当时
苏州、
扬州和
南京等地
工商业发达、民间工艺美术繁荣的景况。民间年画艺术正是在此一历史条件下,达到了一个空前未有的
黄金时代。此说可由当今尚遗留于国内外的天津杨柳青和
苏州桃花坞年画中得以证实。其中
苏州桃花坞绘刻的一些以
苏州、
南京、
杭州、
镇江及
四川等地景物为题材的作品最有代表性。这些作品的内容不仅反映了
清朝到了
乾隆年间,国运和社会面貌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综合治理,已呈现出一派上升趋势,同时,这类作品绘刻
技艺之水平,
刷印之质量,版图尺幅之宽大等等,皆非
后世印制者所能及。例如
乾隆五年(1740)署名“平江钦震”所作的《姑苏万年桥图》和
乾隆九年桃溪主人绘制的同一题材之作品。图中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
苏州阊门外新建的一座万年桥。桥上画官员步行其上,拱手相贺;桥下江中,绘有
龙舟、
商船往来欢庆游赏之景。两岸桥头,楼屋栉比鱗次,河房明敞,酒肆客满,还有
杂技艺人演出踩绳之戏。又
刻画了当时
苏州城门内外“同泰号酱园”、“
山西钉铁冶坊”、“酒坊”、“万仙馆”、“细布店”等商店林立,
官民商贩往来不绝,颇似
今日繁华热闹之景象。图上题诗:“宋代长虹称洛阳,圣朝新建庆无疆;士民鳞集谁题柱,商贾肩摩少泛航。震泽回澜当锁钥,晋江免渡赖舆梁;贤侯政绩超千古,杜预勋名得益彰。”此桥之修筑,减少了行人
商贩往来乘渡船的时间和不便,也使
苏州市容更加繁华,故尔以“姑苏万年桥”为题材的
苏州年画,至今尚有三帧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