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全国各地展开申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同年年底,有关部门公示第一批进入国家级名录的代表作。这一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有4项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名录,其中一项,便是水族马尾绣。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
技艺受到高度重视。部分年轻人出现的认识偏差,也通过多种形式的正确引导,得到了纠正。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率先组织第一届州级传承人表彰大会,不仅对传承人给予奖励,而且还颁发奖证,这些荣誉在平静的乡间引起较大轰动,许多妇女在农闲时又重新拿起针线,甚至有人大胆站出来与省、州级传承人比拼
技艺。随着水族马尾绣知名度的提升,其市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省内外客商的订货单常常令绣娘们应接不暇,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也开始显现,这也使得水族马尾绣在日渐远离传统文化的土壤后,又在新的领域重新获得崭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