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
综杆,对应一块
踏板,
棕杆越多,
踏板越多。而
棕杆、
踏板的多少体现了
提花技术的复杂程度。我国的
提花技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出现第一个高峰。由于花式图案日趋复杂,
织机上
提花所需的综束也日趋增多,有的竟数以千计。据记录西汉遗文佚事的《西京杂记》载,其时
提花能手
河北巨鹿人
陈宝光妻对数量巨大的
提花综束进行同类合并,简化为120综和120蹑,
织锦的效率提高到60天1匹(四丈),产值可“匹直(值)万钱”。她所织“蒲桃锦”“
散花绫”等,为权贵所珍,堪称绝品。三国时,《三国志》载,扶风(今
陕西兴平)人
马钧更发明以12蹑控制60综的技术,使
提花效率提高数十倍,时人誉为“天下至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