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开放后,宗家庄年画重获新生。1978年至1981年,由村生产队再次组织集体印刷,印刷品类有所限制,不准印灶神、财神等带有
迷信色彩的年画品类,只允许印窗顶、窗旁等。售卖年画所得归大队所有,印工只按印货数量得到相应工分。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宗家庄年画再度兴盛。当时,年画效益非常好,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极高,从事
印制年画的达五十多户,村里只要有劳动力的人家均从事年画
印制,但仍供不应求,曾出现每天村中来买年画的客商达二百多人、所印年画无处晾放的景象。
印制年画品类主要有灶神、财神、
桌围、窗画等,主要销往(本地)
云山、灵山、大泽山、仁兆;莱州、莱阳、莱西、
海阳、
栖霞、牟平、即墨、文登、荣成、乳山、招远等地以及东北三省。其中,即墨年画市场基本被宗家庄年画占据,外地年画因质量不过关鲜有进入者,宗瑞杰、宗景深、宗成云三家所印年画占即墨年画市场的绝大部分销售份额。这一时期,大部分年画作坊的年产量在100-150领纸(一领5刀,一刀100张),
总量达5万-7.5万张,北新城画店
生意最红火时能印二十多件(一件为30领),达30万张。当地
商贩一次提货8-10刀左右,东北
商贩需求量较大,每次提货一百多刀。年画的批发销售价格每张在9分钱左右,
利润微薄;而
商贩在集市上则卖2毛钱一张,
利润相对较高。同时期,除了销售
木版年画外,还对外售卖年画版,每块线版价格在100元左右,且
销售量大,大部分被
北京人趸走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