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一:上传图片
方式二:粘贴地址
全部
图片
推荐词汇
基本介绍
概述
西晋末年,原先在汉末进入
中原
的
匈奴
、
鲜卑
、羯、氐、羌五族先后起兵反晋,各族统治者先后在北方和巴蜀建立割据政权,计有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其中
羌人
豪酋
姚苌
建立了后秦。
姚氏
先人属汉代
烧当羌
,世为
羌人
首领
。
姚苌
之父曾告诫诸子说:“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
晋书
·载记十六》)
姚氏
建立后秦国后,视
儒家
思想为
正统
。这不仅体现了后秦国的治国理念,也表明汉文化对
姚氏
的影响。
建初
九年(公元393年),
姚苌
死,子
姚兴
继位。
姚兴
时期是后秦国颇有作为的时期:招抚
流民
,抑制羌、汉豪强;境内平民凡因饥荒沦为
奴隶
的,一律赦免为良人;俭省法令;谨慎断狱;设律学于
长安
;奖励清廉官吏,严惩贪污;设置学官,
考试
优劣,随才擢拔;信奉
佛教
,在
长安
重新考校翻译
佛教
经典
300余卷。
姚兴
晚年
,诸子争位,内部矛盾尖锐。
姚兴
死后,
姚泓
继位。此时相继发生
羌民
和
匈奴
的叛乱以及统治集团的内讧。随后晋军攻破
长安
,
姚泓
被杀,后秦灭亡。后秦传国31年。
-《羌族文化》陈蜀玉
概述
公元3世纪初叶,东汉王朝崩溃,形成魏、蜀、吴鼎立的局面,长期战争,生产破坏,人口锐减。为了增加兵源和劳动力,三国的统治者都把目光和注意力投向周边的少数民族,
羌人
首先成为争夺的对象。北方魏、晋的统治者招引
匈奴
、
鲜卑
、羯、氐、羌等族内迁,与
汉人
杂居。
曹操
的军队中有
匈奴
、
乌桓
、氐、羌等人。魏、蜀战争中双方都尽力争夺
羌人
。在云贵地区,吴蜀也展开对少数民族的争夺,结果使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与
汉人
杂处。到了西晋时期(公元265—317年),
羌人
几乎遍布
关中
一带。由于持"胡人猥多”观点的人具有相当的势力,便提出“宜先为其防”(《
晋书
·北狄
匈奴
传》)的观点。此时,各种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羌族文化》陈蜀玉
概述
所谓五胡,只就五个大种而言,其实还有些小种,又有本是
汉人
所建之国而并算在十六国内的。这五个大种是
匈奴
、羯、
鲜卑
、氐、羌。
鲜卑
占地最大,自北
匈奴
入
欧洲
,南
匈奴
内迁之后,
匈奴
原地都为
鲜卑
所有。依照现今史学界的分类,
匈奴
是突厥种,
鲜卑
是
东胡
种,这里可以不提。羯种,据《
晋书
》云:
-《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_羌族》顾颉刚
概述
于是跟从他们造反的益多。
晋惠帝
太安元年(三〇二)
李特
自称
益州
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元
建初
。但第二年他就为
晋师
所杀。后来他的儿子李雄立,据有全蜀,永兴元年(三〇四)自称
成都
王,国号大成。隔了两年,又称帝。传了四代,到晋穆帝永和三年(三四七)为桓温所灭。
史家
称为“前蜀”。又过了
五十八年
,到晋安帝义熙元年(四〇五),
安西
府参军谯纵受命率领诸县氐兵东下,为诸将所逼,入
成都
,自称
成都
王,做后秦的藩属;不过九年功夫,就为晋将所灭。
史家
称为“后蜀”。这两个蜀虽不是
氐人
所建,可是和氐都有关系,或者可以称为半
氐族
的国家。(以上诸节均据《
晋书
·载记》)
-《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_羌族》顾颉刚
概述
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魏武
皇帝
令
将军
夏侯妙才讨
叛氐
阿贵
、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
武都
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扞御蜀虏。此盖权宜之计,一时之势,非所以为万世之利也。今者当之,已受其弊矣。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锺,百姓谣咏其殷实,
帝王
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
冯翊
、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
罕开
、
析支之地
;徙
扶风
、
始平
、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
阴平
、
武都
之界。……各附本种,反其
旧土
,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
晋书
·
江统
传》)
-《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_羌族》顾颉刚
概述
武乡县在今
山西
榆社县北,因为这里说是“
匈奴
别部”,所以向来也放在突厥族里。但近人
吕思勉
说,
羯人
有
火葬之俗
,和氐、羌同,疑是氐、羌与
匈奴
的混血种;其成分或且以氐、羌为多。“
羯室
”正以
羯人
居此得名,并非
匈奴
的一支,因住在
羯室
而称羯(见《中囯通史》第三十三章)。这个说法,我看是对的。“羯”字从羊,与“羌”正同,“羯”和“羌”又都是齿音,说不定即是一字的分化。而且《
晋书
》上说羯是“羌渠之胄”,这句话的意义应是羌中渠帅的
子孙
,那么羯为羌族尤为有徵。
-《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_羌族》顾颉刚
概述
朱柏庐,原名用纯。
江苏
昆山人。明末诸生。
清兵入关
,父集璜殉难死。慕晋王裒攀柏之义,自号柏庐。康熙中,荐鸿博,坚辞不应。治学以程朱为本。著有《大学中庸讲义》、《愧衲集》。其《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影响深远。按,《
晋书
•王裒传》:“裒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庭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日夕常至墓所拜哭,攀柏悲号,涕著于树,树为之枯。”据此可见柏庐先生之民族气节。
-《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刘见
更多
收缩
题材内容
概述
旧时有《
二十四孝
》一书,集
虞舜
、
汉文帝
、曾参、闵损、仲由、
董永
、
郯子
、江革、
陆绩
、唐夫人、
吴猛
、王祥、
郭巨
、杨香、朱
寿昌
、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据《
晋书
•王裒传》,王褒应为王裒)、丁兰、
孟宗
、
黄庭坚
二十四人之“孝行”传说编纂而成。此图名为《
二十四孝
》,画面实绘其中十二人之“孝行”。似另有一图,绘其余十二人之“孝行”。但迄未得见。
-《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刘见
概述
“
竹林七贤
”是魏晋间七位
名士
之总称。据《
晋书
》:“
嵇康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向秀,沛国
刘伶
,籍兄子咸,琅琊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后人多以
竹林七贤
为题材,写文人雅事之乐。
-《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刘见
概述
谢安字安石,风度秀彻,神识沉敏,少有重名。隐居浙江会稽之
东山
,放情于丘壑间,每游必以妓相随,
声色
自娱
,不出山作官。年
四十余
,始应桓温聘为“司马”高职。(详见《
晋书
•谢安传》)图中谢安倚松在听艺妓的丝竹合奏之乐。作者钱慧安。
-《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_杨柳青卷上下》李志强
概述
《
晋书
•
嵇康
传》载:稀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
河南
向秀,沛人
刘伶
,籍兄子咸,琅珊王戌,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
竹林七贤
图”,即以此七人游竹林为题材。图中阮籍抚琴,
刘伶
、阮咸对奕,山涛观阵。向秀、王戌赏画,
嵇康
捻髯漫步而来,旁随一捧卷童子。描写了晋代乱世,七名学者以棋酒琴画,乐游于竹林之美境,以解胸中之忧虑。
-《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_杨柳青卷上下》李志强
更多
收缩
南京市
中国
南京市非遗名录信息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编号
名称
类别
公布时间
展开
工艺列表
纹样列表
地图
色彩
识图
*本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数据库
非遗术语
3,673
非遗纹样
135
点击查看包含数据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数据库
TRADITIONOW
条件筛选
时间筛选
配色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