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够见到的望江
挑花老绣品不是很多。由于布质的望江
挑花绣品不易保存,珍藏至今的
挑花绣品多是新
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极少一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的。这些望江
挑花老绣品极其难得,其上挑绣的传统图案更是弥足珍贵。在这些老绣品中一部分保存较好的老绣品上
挑花图案基本完整清晰,对这种状态的传统图案进行整理,只要依据
挑制图案的针脚线迹把图案对应到图纸上、记录下来即可。这些绣品多是改革开放前还有使用的
头巾、
围裙等类别的日用品;然而,相当多的老绣品上传统
挑花图案线迹模糊断缺、已看不清原来的走针线路,图案形态已不完整,急待理清图案形态,找到各形态之间的联系,补齐针脚线迹,恢复图案的原貌。再将这样复原的传统
挑花图案对应到图纸上,记录下来。这部分绣品面积较大,多是长期悬垂使用、遮灰挡尘的镜搭、帐檐、床单等
损耗较大的家庭纺织用品。这两部分记录、复原下来的传统
挑花图案将成为深入学习、研究望江
挑花艺术的范本资料。对老绣品上传统图案的整理工作已成为保护望江
挑花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务之急。还有许多老绣品已经很残破,上面挑绣的传统图案也残缺不全,失去了完整的面貌。但是,有些残存的
挑花图案局部形态既精巧、典雅,又体现了造型的规律方法,对望江
挑花创新图案的设计有启发,仍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将残存的局部
挑花图案复原记录下来仍然可供学习借鉴。从众多残存的
挑花局部图案中,选择一两种重新组合可以形成新的图案。残存的
挑花局部图案还可以通过删减次要结构与形态,或添加新的物象形态构成新的单独
纹样,再以新的单独
纹样为基础,重新组织安排又可以产生新的望江
挑花图案。因此,将这类残存图案对应到图纸上、记录下来,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