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
动物故事可分为解释型、寓意型和描绘型3类,部分作品为解释和寓意双兼。解释型主要是解释
动物名称、习性、面貌等的由来,大多有一定的实物或现象作为附会的依据,流传较广的作品有《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蝙蝠为什么只是夜间出来》、《
蜈蚣与鸡》、《
狐狸为什么是花的》、《鸡为什么不长角》、《
小鸟为什么迁徙》、《斑鸠和狗》等。寓意型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事理:狂妄自大会导致失败,什么事都应弄清来龙去脉,不能莽撞行事;大和小、强和弱都是相对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贪婪懒惰永远达不到目的,得不到幸福;不会自我反省,只能一错再错;与人交往,须信守诺言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猴子与
蟋蟀》、《
老虎和牯牛》、《蜗牛和蚂蚁》、《水牛和蚂蚁比力气》、《斑鸠搭窝》、《两只
猴子一个样》等。描绘型多偏重于
动物性格的描绘,这类故事都能抓住
动物的特性,恰如其分地
表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关系,但又把同情、爱护放在弱小
动物一方,使它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和通过别人的帮助获得胜利。《
兔子判官》、《
老虎拜
师傅》等,就是描绘型
动物故事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