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
纹样采集,重点是
苏州桃花坞年画、上海小校场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其中
桃花坞年画以18世纪为主,其余多为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作品,有些时间上已到
民国时期。但正如上文所述,这些年画的人物形象与绘制
风格与传统一脉相承,并无区别。年画的题材,一般都以喜庆
吉祥为主题。以
苏州桃花坞和上海小校场年画为例,基本上全用
套色制作,刻工、
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艺术
风格,题材有
吉祥喜庆、
民俗生活、戏文故事、
花鸟蔬果、
江南风景等。
吉庆的如“连中三元”“一团和合”“竹报平安”“花开富贵”等,
民俗的如“
婴戏图”“闺门
刺绣图”等,
戏曲故事如“
琵琶有情”等。总体而言,18世纪
桃花坞年画线条细腻工整,人物清雅
优美,
纹样刻画精致,更具文人气息,是名副其实的“姑苏版”,而上海小校场年画则更为
世俗,
色彩艳丽,
纹样安排的随意性增加。杨柳青和绵竹年画也各具特色,题材均
吉祥喜庆,配色大多鲜艳明丽,也有墨版
套色敷彩的,
色彩比较沉稳。年画中的人物以福、禄、寿三星等
神话人物和妇女儿童为主,服饰
纹样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和
莲花、
海棠、
牡丹等象征富贵的
花卉为主,常见
团花、折技、
缠枝等形式,此外还有
几何纹样和卍字、
寿字等
吉祥文字,与清中期以来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向合拍,亦与同时期的实物
纹样风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