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先民的柳崇拜,还突出地反映在其他
祭祀活动中。用柳刻制神偶,俗称“柳木人”、“柳木神”。在满族诸姓萨满中种类甚多。除人神外,也用柳刻各种神禽、
神兽。在其它神器中,也有用粗柳制祭神的“激达”枪杆、
箭杆,挂“瓦单”的神杆。可以说,柳与萨满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东海野人女真中流传的《乌布西奔妈妈》中,记载了东海窝集部别具特色的鱼祭活动。在
祭祀前,要用金风扬选的大黄米做成鱼形饽饽,作为
祭祀的神糕;并用河边新柳的粗杆制成有两、三个人大小的鱼形神偶。这鱼形神偶除了鱼翅是用
洁白的
天鹅羽翎制成的以外,全身都是用鲜嫩的
柳枝柳叶围成的。这种
翠绿的鱼形神偶有跳跃形、飞腾形、潜游形、
双鱼追尾咬尾形,栩栩如生,气魄宏大。
祭祀时,选善游水的男女青壮年钻进鱼形神偶,忽动腮,忽摇尾,忽潜忽浮,如群鱼闹水。女
首领身挂用
柳枝雕作的柳珠饰,主持的女萨满和族众均要身围
柳叶,族中男女儿童要头戴用
柳枝和
柳树皮编成的各种鱼形
小帽,有
鲤鱼头形、鲸鱼头形、飞鱼头形等,江中岸上处处是鱼型神偶,鱼舞、鱼歌、整个
祭祀犹如到了海底龙宫,看到了众鱼出世,真是一个鱼的世界、柳的世界。这样隆重的鱼祭要进行三天三夜,族人们扶老携幼住在江边、海岸或者水上的威呼中,欢娱水滨,吃
柳叶、鱼虾,喝鹿血,饮
江水,唯有这样,神圣的鱼神莫德喝恩都力才能庇佑族人鱼产丰收。很明显,柳在人神同乐的鱼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以柳雕制各种自然物,祇禳丰收的
宗教活动,正反映了北方民族柳崇拜的
民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