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考古学资料也提供了女性
祖先崇拜的例证。作为母系
氏族社会全盛时期代表的
仰韶文化遗存,其
葬俗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
氏族的公共墓地,二是有一致的
墓葬方向,三是集体的二次葬。公共墓地反映了
氏族的
灵魂在阴间的聚集,象征
氏族血缘关系在阴间的继续,反映了
灵魂独立存在和永远不死的观念已经完全形成。人不再转化为
图腾动物,人有了自己的
祖先。一致的头向表明阴间
氏族有固定的居地,这种居地被认为是
氏族的发源地,即“故土”,人不再是自然界来去无踪变幻无常的一部分,而成为独立的存在,有自己的归宿,从而逐渐排除
图腾转化的观念。
祖先崇拜一开始就和“转生”观念对立起来。人不再甘心作自己实际所奴役着、杀伤着、采伐着的动植物的
子孙,而树立起来自己的
祖先——女
氏族长和
氏族妇女。
神话图腾祖先也从兽形逐渐人形化,人不再追究
灵魂从何而来的问题,而开始注重永久的归宿。二次葬表明阴间
氏族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化,突出女
氏族长和妇女的显著地位,从而进行远近有别,上下有序的遗骨重新安排。
陕西华阴横陈村墓地二次集体葬是最
典型的例子,在那里大葬坑套着小葬坑,每一小葬坑内有数目不等的骨骼,但总是有秩序地排列着,反映着生前他们各自的亲属关系地位。这标志着人们已能明确地追求他们各自的近祖和远祖了。人们根据这种血缘关系来认识自己的来源,已把注意力从
图腾转到人的身上,即他们能清楚地记忆生育他的那个妇女。最老的女
氏族长,自然就代替半
图腾性质的女始祖而成为
氏族的直接
祖先和主要崇拜对象了。正象
氏族长生前爱护他们一样,死后的
灵魂也必然是最可靠的保护者。同时,由于人支配动植物能力的提高,人的
灵魂也自然被认为具有像自然精灵一样的超自然力量,有能力保护
氏族成员。这样也就具备了产生女性
祖先崇拜的社会基础。集体二次葬必伴有隆重的大型集体
祭祀活动,成为
氏族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