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有其荣衰兴替的发展
曲线。
壮锦作为壮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历过繁荣发展,如今却难见踪迹。
壮锦在当地民间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相对较低。传统
忻城壮锦运用于制作被面,装饰传统服装等,现代社会中则被其他丰富多样的纺织品所取代。而且,一小块纯手工
壮锦挂饰的市面价格上万元,并非普通家庭所能承担,因此鲜有人过问。外地人购买
壮锦往往是将其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或者作为对朋友的馈赠品和工艺品用来玩赏收藏。
壮锦价格昂贵且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程度低。另一方面,与
壮锦有关的
民俗活动淡化,民众接触
壮锦的机会与场合减少。以
织锦为生的艺人也逐渐隐退,或另谋生路,或仅把
织锦作为业余爱好。许多当地年轻人甚至从没有接触过
壮锦。民众只能在
近几年官方每年筹资准备的“三节一会”上能见到由外地引进的
华美壮锦展品,或是在门票不菲的土司博物馆里欣赏远久时代的
壮锦残片,或是在老一辈人零碎的生活记忆中构建其模糊印象。
壮锦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困境,亟待国家力量、地方社会和当地民众的合力参与,打造有效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