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和
绿色的染制方法大致和
黄色的染制方法相同,都需要将
染色的
植物部分先进行
清洗和捣烂,放置在一定的
容器中,由气温来决定其发酵的时间,最终将准备好的线和布进行
染色。如
红色是将黄姜捣碎,加入适量
石灰水。
黑色的原料为
枫树叶,《南方草木状》云“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岐分,有脂而香”。这就是《桂平县志》说的乌饭木,“清明捣叶汁,渍糯米炊饭,名乌米饭”。将嫩枫叶炒过,加入适量的
碱水,可用作
黑色色剂。
紫色的原料有两种,一种是把叫作“麦恼”的野果捣碎,取其
汁液作色剂。二是将小红草炒过,然后浸于水中,加入适量的
碱水拌和作色剂。壮族民间过去所用的
碱水是用蕨节叶烧成灰,再用温水滤下的灰水而成。在染的过程中,为了
着色牢固,壮族民间在
染色后,还用黄豆磨成浆,和从山上采来的江棚(一种
植物)煮沸,在加上适量的猪牛血混成的液体中浸泡,之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即可。古代
广西用作染料的
植物还有《南方草木状》说的:“
苏枋,树类槐,黄花黑子。……
南人以染绛,渍以大庾之水则色愈深。”《邕宁县志》载:苦楝“
树皮亦可为染料”;鳞木“汁可染绛”;银木“可做
蓝色染料”。壮族的民间
织染等工作,都是由成年女性完成,也带着女童做帮手,这样,手工
技艺也就自然传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