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傣族织锦的图案中,不仅体现了图腾崇拜和流传下来的一些
民俗,更多的体现了
佛教对其的深远影响。南传上座部
佛教为
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和一部分佤族所信仰,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信仰等产生过全面的影响。据
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初南传上座部
佛教就从
缅甸传入了
西双版纳地区,但是并未造成重大影响,直到12世纪后期才形成了一定影响。南传上座部
佛教传入
德宏地区的时间较晚,大概在13世纪左右。此后
佛教文化逐渐地渗透到了
傣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天文地理到法律、教育再到建筑、艺术等无一不与
佛教相关。
傣族织锦艺术必然也受到了
佛教的影响,
表现在图案
纹样方面就是菩提树、
佛寺、
佛塔等
纹样的广泛应用。菩提树被称为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树,因此
傣族虔诚信佛的人民视菩提树如同父母,将其形象
表现在
傣锦上表示了他们对佛祖的虔诚以及崇敬。
云南其他少数民族
织锦图案中鲜少出现建筑的
纹样,
傣锦中却有着为数不少的由
佛寺、
佛塔等建筑
纹样所组成的图案,这无疑是受到南传上座部
佛教影响的又一产物。这些
佛寺的建筑
纹样基本都应用在赕佛的
佛幡中。在
傣族织锦中,为
佛寺所制造的
佛幡是最能体现其
宗教特色的东西,
佛幡的图案大多与
佛教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日、月、云、花卉等被视为佛印,象征佛陀主宰世界;
龙凤、
孔雀、人手图案则源于
佛经故事,旨在告诫
佛教徒要对佛有着坚定的信念,否则必将遭到报应;再比如
狮子在
佛教中占有着很崇高的地位,是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的坐骑,象征着力量与智慧,因此
傣锦佛幡上也常会出现
狮子的
纹样。南传上座部
佛教以它入俗的
宗教面向社会、面向民众生活,在
千百年傣族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佛教审美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