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技艺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相关政策密不可分,对
侗锦工艺的传承来说,国家的意识形态、政策法规对其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
侗族传统的生计策略下,
侗锦扮演的角色受到国家权力辐射影响较少,这一时期的
侗锦只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项
技艺也是广泛存在于乡民社会的女性必备能力,
侗锦工艺在
侗族民众的朴素生活中得以平稳的发展和延续。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覆盖到全国各地,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甚少的
侗族聚居区也感受到了改革的春风。单一的经济来源、落后的生活条件使得大量的年轻人走出侗寨,外出打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对教育的重视,更多的适龄女孩儿被送到学校读书,十几岁的姑娘也不需要整日在织布机上织布、
挑花。与外界沟通的日益频繁使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
侗锦、侗布逐渐丧失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实用空间,传承主体和功能价值的缺失使得这项
技艺日益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