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入渊。”它集象鼻、
鹿角、马鬣、蛇躯、鳞身、鳄棘、
鱼尾、
鹰爪、鼍足于一身,能水中游、云中飞、
陆上行,可呼风唤雨、行云动雾,司掌世间旱涝,成为人们敬畏和尊崇的对象。在封建王朝时代,龙曾被视为
皇权的象征,然而在
侗族地区,龙从来不是耀武扬威的权利专属,而是吉祥之神。龙以蛇为基干和主要原型,可以看作是蛇神化的极致,二者虽分化为两种形象,但龙与蛇在
侗族人的心目中常常相随相伴,有时被视为同类。龙
纹样在
侗族人的生活中广泛运用、自由变换出的各种形态,以龙为主题的
纹饰有翔龙、
二龙戏珠、
双龙戏
石榴、
云龙、
盘龙、
对龙对凤、大龙
蛇纹等,它们或憨态可掬,或抽象
写意,体现出
侗族人特殊的审美意趣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