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女子自少年时代起开始学习本族群共有的
织锦技法、
纹饰、用色技巧。这些
侗锦作品出自
侗族女子的巧手,充满了鲜明的群体
风格和神韵,体现着民族的共同审美心理特征。在
侗族女子艺术
创作的生活应用中,自觉遵循着本民族特有的
款式惯制、
色彩惯制、工艺惯制,这些外在的形式逐渐成为本民族相互认同的纽带以及区别于他民族的徽记。外部形象上的统一曾是体现人类部族或集群凝聚的一种普遍形式,而崇拜物或其他统一的符号便是形式的具体表现,久而久之,符号统一了族群的集体意识,成为识别亲疏远近的标志。
侗族的
织锦艺术正是
侗族人获取认同的媒介。因此说,
侗族的
织绣艺术对于凝聚族人精神,形成群体的团结统一秩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侗族女子对传统的遵从,并不意味着缺乏自身的创造力,她们对同一主题诠释可以变化
万千,即使是出自同一位
创作者,也难以找到完全相同的样本。加之
侗族内部又分为佬侗、绞侗、旦侗三个支系,虽拥有共同的族源及文化传承,但由于地域差异,各支系相对独立地过着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发展脉络不尽相同,因而其
织绣艺术又演化出各自的特色。因而,
侗锦的形制虽古老,却因
侗族女性无穷的创造力,以及地缘差异和交流融合,而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