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还保留着母系制遗俗的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死后,要请
巫师“达巴”念“开路经”,叙述
氏族历史,迁徙路线、死者生平以及规劝死者回到祖宗故地等内容。据严汝娴、宋兆麟调查,各个
氏族因迁来永宁的路线不同,其送魂路线也不同,且有一站一站的详细
地名,达巴就据此以送魂。据现在
地名分析,永宁瓦拉片胡
氏族的送魂路线,是从瓦拉片出发,经温泉、拖奇而入木里境内。左所多奢村杨家的送魂路线,是从左所奢村出发,经簿树、乌枝、郎屋、洛水、竹地、开基桥、温泉、前所、屋脚、木里大
佛寺,最后到布阿纳瓦。这说明送魂路线并非达巴的任意虚构。“开路经”强调死者一定要回到
祖先所在地,跟
祖先一起生活。火葬时,死者要面向北方,达巴指路时也要面向北方,以便死者能看到遥远的北方故乡而不迷路。不仅如此,各个母系
氏族均有自己的公共墓地,他们认为一个
氏族都是一位女
祖先所生,活着相依为命,死后也要葬在一起。不属于一个
氏族的男女配偶不合葬,各归各的
氏族公共墓地。每一
氏族公墓内又有一定划分,即每一母系亲族各占一方。每一母系亲族的死者骨灰袋又按辈份和性别分开,表示不同的血缘亲疏关系。这一安排也是在二次葬时进行的(火葬为第一次葬)。这和
仰韶文化时期的
葬俗有许多相似之处。
氏族公共墓地实质上是
氏族血缘关系的象征,是阴世“祖宗故地”在阳世的副本和缩影,它表明人不再转化为图腾而要和自己的女
祖先团聚永生。女性
祖先崇拜实为母系
氏族血缘关系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