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的满族是从
吉林和瑷珲等地先后迁入的。由于齐齐哈尔地理位置重要,早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
清朝政府就从
吉林移水师于
黑龙江,设齐齐哈尔等处水手60名。康熙
二十二年(1683年),始设齐齐哈尔水师营建制,同时设
满洲佐领、骁骑校各16人。
满洲佐领原为满族的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佐领掌管所属的人丁、田宅、户籍等;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
满洲佐领及骁骑校等官职的设立,说明满族已经进入了齐齐哈尔地。根据齐齐哈尔的地理位置及当地达斡尔等族的要求,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向清廷提出了在齐齐哈尔建城驻兵的建议,并得到了清廷的批准。齐齐哈尔建城后,
清朝政府命令从索伦、达斡尔人中选壮丁披甲驻防齐齐哈尔,并派
满洲兵200人担任教练,训练索伦、达斡尔披甲,并设驻防
满洲兵80名。随着经济和军事的发展,齐齐哈尔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更加明显。康熙
二十九年(1690年),
清朝政府将
黑龙江将军衙门由瑷珲迁到墨尔根(今
黑龙江省嫩江县)。康熙三
十八年(1699年),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又将
黑龙江将军衙门迁到齐齐哈尔,从此齐齐哈尔成为
黑龙江的首府。在
黑龙江将军迁到齐齐哈尔的同时,随同迁移来
满洲八旗官兵500人、汉军220名驻扎齐齐哈尔城。由此可见,在齐齐哈尔建城后,便有大批的
满洲八旗官兵迁移并在这里驻防。据《龙沙纪略》记载:康熙末年,齐齐哈尔城的
满洲八旗官兵有581名。雍正二年(1724年),又增设
满洲兵380名。八旗官兵及其附丁、
家属,再加上当地的满族官员及其
家眷,则齐齐哈尔城的满族人应有2000人左右。而且,还有部分满族人在驿站或水师营当差,因此齐齐哈尔地区的满族人应会更多一些。比如
黑龙江将军南迁齐齐哈尔后,随迁的水师营满族计不出哈喇(后改汉姓计)、摩勒吉勒哈喇(后改汉姓孟)、托胡鲁哈喇(后改汉姓陶)三家选择了距齐齐哈尔47.5公里、临近嫩江江套的地方定居下来。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三家子”,
满语称作“伊兰孛”,这就是现在
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满族村。与此同时,在塔哈地区的大马岗、小马岗、大
高粱等满族村落也相继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