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黔东南苗族的传统习俗,背儿带大致有女子婚前自制或婚后由母系亲人馈赠两种来源,其制作及使用脉络反映出当地的工艺特色、馈赠网络、生育习俗和传统宗教信仰等面向。他们认为背儿带象征包覆婴孩的胎衣,孕妇于怀孕期间不能坐在背儿带上,否则会造成难产。之外,背儿带也被想成是小孩的“护身物”,妇女将各种
趋吉避凶且具有
吉祥、幸运的
纹样或饰品装饰在背儿带上,祈求孩子健康成长、不受邪祟侵扰。这些以织、染、绣工艺制成的背儿带,不但丰富了大众的视觉感官,也彰显女性优秀的
女红能力,自然成为黔东南苗族
侗族彰显
风格特色的另一种服饰文化
表现。背儿带传统上以天然的棉、麻、丝、毛等作为材料,近来虽也掺加人造材料和花俏
配饰,不过整件背儿带的制作仍需仰赖大量精致的手工和专注力。在形制上,可将这些林林总总的背儿带大略分成单件式与
复合式两种,其中以单件式较为普遍,而
复合式又可分成两件式与三件式两类。同时,因使用场合不同,背儿带可分成日常与节庆使用两种:日常使用的背儿带
款式简朴,以强韧、耐洗的材质为主;节庆使用的背儿带则有细致且华丽的装饰,使用次数有限,用后并小心翼翼收藏起来。有些地区因应天候的变化,发展出冷天与热天使用的背儿带。们在热天使用T形背儿带,冷天使用
方形背儿带,这种形制的背儿带内有夹层,可以填充棉絮或垫被作为保暖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