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青海大通
舞蹈纹彩陶盆最早的研究文献,可以追溯到由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撰写的《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
舞蹈纹彩陶盆》考古发掘
报告,文中详细介绍了该彩陶盆的基本情况:高14厘米,
口径29厘米,腹部最大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材质为细泥红陶,
黄褐色、
平底;与
陶器伴出的还有骨
纺轮、海贝、
穿孔蚌壳、骨珠等物。关于这幅画的主题
纹饰,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的介绍描述说:“主题
纹饰舞蹈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各有一斜道,似为发辫,摆向划一,每组外侧两人的一臂画为两道,似反映空着的两臂
舞蹈动作较大而频繁之意。人下体三道,接地面的两竖道,为两腿无疑,而下腹侧的一道,似为饰物。”而整个
纹饰被认为是
舞蹈的画面,“人物突出,神态逼真,用实线条
表现,
笔法流畅划一,重在写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是:先民们劳动之暇,在大树下、小湖边或草地上,正在欢乐地手拉手集体跳舞和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