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是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长期生活在首都附近,每天都与人口最多的越族,还有其他一些兄弟民族如芒族、岱依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但
瑶族人依然保留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由于能够流利使用越语,因此他们通过接受越族的新词汇,尤其是政治、科学、技术领域的词汇,丰富扩展了本民族的语言。然而,我们还要看到,
瑶族人接受越语的程度不一样,干部、年轻人能流利地使用越语,而老人特别是老年妇女,会越语很有限。令人欣慰的是
瑶族人不论哪个阶层都没有人把自己的母语丢掉,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瑶人用母语交谈,出到外面社会,就两种语言都用。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干部首先用越语发言,然后再用瑶语说,这样方便老年人能听懂。但是一家之长或一族之长在组织开会讨论本家、本族事务时,就只讲瑶语。关于
越南瑶族文字问题,
越南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瑶族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学校里孩子们上课时使用普通话(指越语——引者注)。从1945年,流行瑶喃字,用汉字改编给瑶语记音。如今他们还保留有一些汉字喃编写的书。—种观点认为
瑶族有自己的文字,并认为
瑶族的汉字就是自己的文字。已故赵有理先生在研究
报告中认为瑶人不是没有文字,
瑶族是一个聪明的民族,接受汉字并不被动,而且具有创造性、灵活性,改造汉字使之符合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还表明
瑶族的牢固性和同一性。虽然他们分居在世界许多国家生活,但他们按照民族习惯使用汉字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的居住地相距遥远,仍然能找到他们的亲戚和亲族,通过字辈来互相认识,尤其是红瑶支系,仍有统一的语言。不论他们生活在哪个国家,他们虽然借用这个国家的一些语言,但他们的基本词汇仍然是原来的。因此,
远古的瑶人有一个时期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有发展的文化,汉字是基础,用来记载本民族的迁移以及语言和文化。赵有理先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证,一是当书写时,使用汉字作为瑶语的发音符号,在
诗歌中和在生活中,与汉字的音完全不同;二是借汉字的音来表达
瑶族的语言和意思,
瑶族民歌借汉字的音表自己的意愿;三是写
汉文的字和音
表现瑶语的意义,这种形式不多,但已用于
诗文中;四是为了表达瑶人的意思,有一些自己创制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