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瑶语称坡地为“戴移”(day),
长衣瑶语称为“壤恩”(giang)。在瑶人的观念中,坡地是指砍伐森林焚烧
草木后开垦的地。这种地常在半山腰,坡度很大。坡地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按照瑶人的分类,坡地可分为下列几种:按种植的作物划分,有玉米地、木薯地等;按地形划分,有土坡地、石缝土耕坡地;按开垦前生态情况划分,有原始林地、人工林地。刀耕火种是一种粗放式的农业,土地肥力易消耗掉,其前提是必须有大片可开发的森林。一旦一个地方地力消耗掉不能耕种了就必须另寻可耕地。因此,刀耕火种农业是一种游农经济。历史上,
越南瑶族主要经营刀耕火种农业,尽管1970年开始推行定耕定居运动,从那时开始,
瑶族定耕定居的人逐渐增多。但据统计,1970年,
越南20万
瑶族人中有17万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1995年,52万
瑶族人中还有23万人过着游耕游居生活,虽然游耕游居的人口从85%减至45%,但仍有45%即将近一半的
瑶族人过着游耕游居,亦即刀耕火种的生活。由此可见坡地耕作在
越南瑶族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