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研究
越南北部山区的一些民族学家,对于
瑶族的兴趣相当浓厚,这可以从他们对
瑶族的叙述远比对其他民族要详细、突出中看出。例如前面提到的拉琼魁里在1906年发表的研究箸作《
东京北部民族志研究》,全书302页,其中有85页(第210—295页)是专门叙述“蛮瑶”的,约占全书篇幅的1/4到1/3。阿巴迪的《上
东京区自防湫至谅山的各民族》中,也用了41页(第105—146页)专门讨论“蛮瑶”,占该论文页数的1/4强。同样地,勃尼法苏在《印度支那民族志的研究》一文里,也用了1/3强的篇幅研究了
瑶族的情况。不过他与前二人不同,在研究中他把“帕藤”人提出来单独讨论,不象拉琼魁里和迪魁特那样把帕藤人看作为“蛮瑶”的一部分。按照拉琼魁里在1906年发表的材料,这个时期
越南北部
瑶族人口有5,0651人,占当时高原地区人口总数的13.8%,在人数上仅次于有239,175人的
傣族(占人口总数的63.8%)。这种着重论述“蛮瑶”的著作,也见于一些地方性的论文之中。早期的有1890年的玛苏、1904年的塔劳特、1904年的勃尼法苏、1905年的列弗罗努等人的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