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的
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研究是从
瑶族开始的。赴英留学之前,曾偕同原配夫人王同惠于1935年10到
广西大瑶山作花蓝瑶的民族志研究。在从
上古陈到罗香的路上,费孝通误陷瑶民捕虎的陷阱而受伤,妻子王同惠为寻人救他而失足跌入山涧身亡。费孝通后来被瑶民发现而获救,他妻子的遗体亦由瑶民送至梧州安葬。费孝通由此一段经历而与
瑶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都关注
瑶族的命运,其首部民族志报告以《花蓝瑶的社会组织》命名出版,用功能论的观点阐释
瑶族文化,在
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从25岁到78岁的50多年里,曾五次重上金秀大瑶山,足迹遍及贵州,
广西龙胜、恭城,湖南江永、江华,广东连南等
瑶族地区,与
瑶族干部促膝谈心,了解
瑶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他关于民族迁徙的走廊论、民族形成和民族识别理论、民族自治地方疆界划定和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论、民族研究要重视社会调查等许多理论观点都曾举
瑶族为例子加以说明。费孝通为亲自指导自己的学生,多次到大瑶山调查。作为瑶学学会终生名誉会长,对瑶学研究曾多次给予面示,或亲笔写信给予指示。费孝通先生永远活在
瑶族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