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杨家埠
木板年画体现这一题材的作品有《男十忙》、《女十忙》、《
蚕姑》等。
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其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异常灿烂。
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对乡村环境热爱、对土地留恋。年画《男十忙》
刻画了从种麦到麦收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耕地、播种、墩苗、锄地、收割、运麦。《女十忙》是《男十忙》的姊妹篇,
刻画了张公家十个媳妇从
纺纱到织布的整个过程,包括弹花、
纺纱、合线、浆线、织布,是对当时家庭
纺织业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男十忙》、《女十忙》是把男子、妇女在十个节气中的活动,概括到一个画面上,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以家庭为单位的田间耕作和
纺纱织布的劳动方式。家里贴有这样的年画,既是认可自己的社会价值,又是对“
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蚕姑》原是一种神像年画,挂在农户的
蚕室里用于祭祀,但杨家埠艺人们绘刻的《
蚕姑》,不仅画出了
蚕神,还突出了民间劳动妇女饲蚕、
采桑的生活。而且写有一首诗说:“墙下树桑多茂盛,采来喂蚕真可夸。人食桑椹甜如蜜,蚕吃桑叶吐黄纱。二姐看蚕多勤谨,蚕盛盛产第一家”。同样劳动中
收获的成果,桃、
石榴、
鲤鱼、麦穗、鸡也成为了年画的重要选材,寄予着民间艺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喜爱。这一幅幅年画充分展现了农家的一个个劳动场景,生活气息浓郁,使人们对男耕女织时代简朴温暖的乡土生活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