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纪,
印度传入的密教和汉地传入的大乘
佛教,与
西藏原有的“苯教”结合而形成藏地
佛教。该教宣传宇宙大劫,一切无常、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修行解脱等教义,特别崇奉密宗,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称为藏密。
宗教活动重视诵咒、祈祷、
祭祀、供养。尊称
高僧为“
喇嘛”。从七世纪松赞干布奉教,到九世纪中叶以前为“前弘期”,以赤松德赞时期最盛,但内有渐、顿之争,外有与苯教的激烈冲突。唐会昌元年(841)朗达玛灭佛,
西藏佛教中断一百余年。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佛教再度复兴并真正藏化。由此尔后,称“后弘期”。公元十一世纪中叶起,各教派陆续形成,有白教(噶举派)、花教(萨迦派)、红教(宁玛派)、黄教(格鲁派)等。十三世纪出现活佛转世制度。在元代
皇帝支持下,
西藏形成政教合一体制。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后继者十余代,皆享有极高荣誉和极大权力。黄教由宗喀巴(1357—1419)创立,在各教派中势力最大,其嗣法弟子称达赖、班禅,代代相传,担任黄教教主。该教又传到
四川、
青海、
甘肃、
蒙古等地,并外传至附近不丹、
尼泊尔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