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徭“其死丧之纪,(虽无被发袒踊),亦知号叫泣。始死,即出尸于中庭,不留室内。敛毕,送至山中,以十三年为限,先择吉日,改入小棺,谓之拾骨。拾骨必须女婿,蛮重女婿,故以委之。拾骨者,除肉取骨,弃小取大。当葬之夕,女婿或三数十人,集合于宗长之宅,著芒心接篱,名曰茅绥。各执竹竿,长一丈许,上三四尺许,犹带枝叶。其行伍前却,皆有节奏,歌吟叫呼,亦有章曲。传云盘瓠初死,置之于树,乃以竹木刺而下之,故相承至今,以为风俗,隐讳其事,谓之刺
北斗。既葬设祭,则亲疏咸哭。哭毕,家人既至,但欢饮而归。无复祭哭也。”唐人
杜佑《
通典》:“潭、衡州人蜑,取死者骨,小函子盛置于山
岩石间。”上述记载表明,莫徭丧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仪:即初死,停尸中堂,然后入殓木棺送至山中,过若干年后,择吉日捡骨进行土葬或岩葬。葬之日送葬者执茅绥、唱丧歌送葬,然后亲戚朋友哭丧,哭毕设祭欢饮。同时还表明,当时
道教还未传入莫徭地区,故其丧葬无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