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苏州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又名《
上海火车站》)图,图的左方
刻画一西式高楼建筑,券式门上嵌一时钟,旁边一窗口刻“买票房”三字。图的右方有旧式蒸气机火车头,后挂四节车厢,厢内坐旅客数人,正在临窗赏景。图之前方,有黄包车、四轮马车,拉载着清末
上海时装美女举伞出游;又有身穿长袍
坎肩、宽领大袖的男男女女游逛其间。图上刻有“
今日礼拜,上午八点钟开往
苏州,
下午二点钟(开往)吴淞”字样。在画面火车站买票房前有一“铁路重地”木牌,牌之两旁站有一
清朝兵勇,一缠头红衣巡捕。按:
中国有铁路之始,见于
光绪二年(1876)葛元煦《沪游杂记》:“
光绪元年,西人买马路一条。二年,筑为火轮车路,旁围竹篱,中心五尺许方木横排,相离二尺许,上钉
铁条二,连接不断。车用四轮,轮边中空外实,衔
铁条而行,不致旁越。火车一辆带坐车八九辆,每辆约坐三十人。行时风驰电掣,瞬息往回,较轮舟尤速。
初夏试行旬余,只在江湾二摆渡往来,旋即停止。”葛元煦所描写的火车情景并没有
插图。所以上述《
苏州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图的绘刻补充了葛元煦记载上的不足,是十分珍贵的写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