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瑶族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民族,现存关于
瑶族的最早文献资料记录见于西汉
司马迁《
史记苏秦列传》[正义]:“今朗州,楚黔中郡,其故城在辰州西百二十里,皆盘瓠后也。”可见早在秦汉时期,
瑶族先民就活动在怀化等大
湘西、黔东南一带。我们还应看到,
瑶族也是一个迁徙频繁的民族,在
瑶族民间流传的
汉文手抄本《评皇券牒》(又名《过山榜》)中,有较为详尽的关于
瑶族迁徙及过山耕种的记叙。由于迁徙途径的不同及迁居地民俗文化差异,
瑶族逐渐形成了众多既具有共同基本民族特征又具有各自独特民俗风情的分支。花瑶作为
瑶族的一个支系,不仅具有
瑶族的基本民族特点,他们信仰
道教,以龙犬的化身盘王(盘瓠)为图腾崇拜。而且又形成了与其他分支不同的显著特征。花瑶服饰艳丽,有自己的语言及独特的生活习俗,散居在山野沟壑之间,刀耕火种,游猎为生,正如《评皇券牒》中所记载的“着五色斑服”“语言侏俚”“好入山壑,不乐平川”“盘王
子孙,破砍大山,刀耕火种
青山”。特别是花瑶挑花及其艺术的形成是花瑶特色
瑶族文化的重要
表现,作品主要用于筒裙、
领口、
袖口、绑腿边缘的加固与装饰,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寨子、山林、动植物为
表现对象,运用独特的造物造型观念及审美习惯
表现花瑶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审美情趣,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和发展了具有程式化语言特点的
表现形式,无论在造型方面还是在构成形式方面都具有鲜明的
瑶族文化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