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
北京、
天津戏园也多,大都设在劳动人民活动的场所。如
北京戏园“当年内城禁止,唯正阳门外最盛,属于大栅栏内者五处:曰庆乐,曰庆和,曰广德,曰三庆,曰同乐轩。粮食店之中和,肉市之广和楼,鲜鱼口之天乐,抄手胡同内裕兴园,崇文门外木厂胡同之广兴园……”共十六处。道光年间,
天津戏园也有七处。崔旭《津门百咏》:“戏园七处赛
京城,
纨绔逢场各有情;若问几家何处住?家家门外有堂名(注:戏园,起于近年。伶人寓此者五
十余家)。”当时,一方面是戏园增多,另一方面是农民生活无着,到处乞讨,“饥民零落不成双,乞食声哀夜到窗。只有儿童偏快乐,满街学唱二簧腔。”崔旭的这首咏《儿童》诗,既反映了人民生活之苦,同时也反映了二簧腔已流行于
天津。